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category archive for the ‘書文選錄~希臘神話’ category.
~春讀~
我也讀到了鄉愁,在一大片遼闊的風景中,風景是明媚的,內心纏綿繾綣的,流動的敘述,讓光陰的故事成為一幕幕鮮活的影像,以及一張張定格的古老明信片,拂掠過我腦海,逐頁翻閱又折返細讀,好似曖昧自己也進入那種種情節裡。我是行走在霧中的旅人嗎?休息時,望見窗外的風景,恍惚間,懷疑自己魂遊他方!
<鄉愁>(赫曼赫塞-著)反覆再讀,怎覺得入春之後,情緒正好!
★我還是覺得觀察雲海或海波等自然物,遠比「研究」人來得愉快。如今我更知道,人類和其他自然物的最大差別,在於人體上緊附著說謊的黏膠,我所認識的人,幾乎都有這種現象。這大概是大家都勉強要求自己表現一種定型,而忘卻各自所具的個性本質的結果,連我自己也不例外。孩童中也能發現到,對於其他的一般人,這種膠尤其重要。他們不管是有意識或無意識,總不願讓人看到本能所趨的赤裸裸的心,而是想著演某些戲。★
●●●
★在這清苦的家庭中,我彷彿聞到那沒有地位、教養、財富的人們所住的故鄉氣息。這裡的人,沒有要滑頭、裝腔作勢與虛偽的閒工夫。對於他們而言,這貧苦辛酸的人生,即使沒披上「教養」或「高尚嗜好」之類的外套,仍然有愛的存在,若以美麗的辭藻來裝飾「愛」,未免多此一舉。★
●●●
★…於是我告訴他們,花草樹木和小孩一樣,有著各自的靈魂和天使。他們的父親也微笑地傾聽著,不時點頭輕聲附和。等到黃昏鐘響,黛綠的群峰略泛黑色時,才回家。歸途中,牧場上彩霞四佈,遠方教會的尖塔,隱約矗立於暖和的空氣中,青色的夏空,變成泛綠的黃色,樹木拖著長長的影子。孩子們已疲累得靜下來。他們想著罌粟花、康乃馨或螢火蟲的天使的事情。我們大人則想著小亞琪的事情,她的靈魂正準備戴上翅膀振翼而去,帶給我們這一群幾許不安和恐懼。★
驚蟄已過(3月5日),當日無雨亦無雷鳴,而蘋果花此時卻初綻新嫩的小花,奇特的是紫藤、紫薇、葡萄均未見發芽長葉,情況大不同於以往。
又過二天,冷鋒面南下,在3月7日又下起一場冷雨…。
~春讀~
~yingju-Lu~
~秋色~
梭羅記下的秋天是這樣子的︰
一八五八年十月二十四日
亮麗的的秋色是紅與黃以及這些顏色不同的層次,混合和深淺。
藍色保留著做天的顏色,但紅和黃卻是地上花朵的顏色。
每一種果子,在成熟時,或在蒂落之前,都有豔麗的色澤。葉子也一樣;在每天入暮時的天空也一樣;每一年到將告終時也一樣。
十月是夕陽染紅的天空,十一月是沉沉的暮色。顏色代表了成熟與成功。我們曾經夢到英雄應該帶著他的顏色飛升,作為他德行成熟的象徵。
而五官中最高貴的是眼睛,也是顏色最美的,是人體的寶石。
~梭羅日記~
☆☆☆
一八五八年十一月十三日
大自然中的層次與和諧實在令人驚嘆,在這個季節裡,映照在光禿小枝上的光~那些樹枝在十月末就開始落葉~不僅像是由游絲上反射出來的,也像長久以前從水上反射出來,幾乎鏤刻在水上的。所以野地裡泛白的牧草就像是霜,而霜像雪,二者只有前後之別。
時光不過是我去垂釣的一泓清溪。我掬水而飲;但就在我飲水的時候,我看見了滿佈砂石的底部,才知道小溪是多麼的淺。淺淺的水流滑過,但仍維持著永恆。我要飲得更深;魚在天空中,天空的底部滿是星子。我不會計較,我不知道字母的第一個是什麼。我一直在悔恨,因為我不像我初生那天那麼聰明。
~湖濱散記~
★★★★★★★★★★★★★★★★★★★★★
我總是羨慕也驚艷於梭羅的文采、睿智與性靈的高尚與美好,極為享受能閱讀他在一百多年前所留下的思想與文字。
沉沉的暮色,在南台灣也感受到了,其他的景致便只能倘佯於想像之中。
此季,秋光雖短,植物們依然綻放光彩,生命歡愉!有孤挺花開,是很美、潔淨神聖般的澤彩;李樹花開始如白色雪花朵朵綻放;還有使君子花,其栽苗模樣雖小,已迫不及待開展笑靨,挺可愛。她是我們園上的新朋友!…
地上總散落著數不清的種籽,幾乎都是鳥兒嬉鬧後留下的傑作,結果便有這樣的作品出現,也是數不清的小植苗四處生長,她們都是「黃花時鐘」,很耐生,如今拜鳥兒之賜已長滿我們園上的角落!
有一天,竟發現這樣的作品。在石製基架座那石磚與石磚的接縫間,就在極小的細縫裡,一連三小株苗居然也直挺挺地長了出來,鳥兒真有趣,但種籽的力量更不容小覷!…
「黃花時鐘」,會開黃色朵花,莖身抽長也能及一個人高。…
~秋色~
~yingju-Lu~
~今天早上…~
<1852年3月10日>
今天早上在我起床之前想起了那些我還能記得的美妙的夏日早晨,那時能聽到上千隻鳥在柔聲地鳴囀,在陽光中飛翔,好像在吟唱一篇新的英雄史詩。這樣晴朗的早晨,充滿了無限的美麗遠景!鳥鳴的歌聲如露水般由葉上滴落。當我在林中我的長椅上醒來,看見曙光初現,聽見鳥聲輕囀時,就知道原來我們生命中原是有些神聖和不朽的東西的。
☆☆☆☆☆☆☆
<1861年3月22日>
每當我們想到那些由種子和根繁殖得那麼快的植物很快就會蓋滿相當於整個地球表面的地方…,如果所有的魚卵都孵化成魚…,不久魚類就會塞滿了海洋時,我們就會想到要說每一種有機體,不論是動物或植物,都在為占據這個地球而競爭…,大自然以各種阻礙來反抗,比如氣候、無數的巨獸,以及人類敵人, 還有早已佔據了地盤的競爭者。每一種生物都對生命有無限的貪婪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似乎只要在氣候與土壤的條件許可下,就要占據整個地球。而每一種也都儘可能去搶占優勢,因為它們對這種競爭已有充足的準備~保有數以百萬計的機會~從不依賴自然發生。
~梭羅日記~
一、二百年前的所見、所聽、所思、所想,對照今日全球暖化及極端氣候如此嚴峻的當下,只覺心中悵然,備感憂心!
~Lu~
~今天早上…~
~yingju-Lu~
~夏之憶~
連續幾日暮晚多風的蒼宇裡,見好幾批候鳥北返,時約5月12日前後,還好,向晚之後田野起風,大大消散了熱氣,像這樣40度的高溫真是讓人難受,而現在也才5月。據以往的經驗,一年中最熱的月份是從7月開始,也就是說屆時應有可能再度突破往年的高溫記錄。
暮晚的風說來清涼,風勁也強,好愛!候鳥在這樣的溫度下遷徙,應也感到舒適。由熱轉冷,秋季的南遷;從冷轉熱,春末夏初的北返。每回見候鳥遠行,感覺莫名,很開心,就像是在特定的季節與日子裡再見牠們,也像是一場約會了吧!
見候鳥北返是立夏(5月5日)後的事,於是想起了蟬,正疑惑天氣已經這麼熱了,怎還未聞蟬鳴聲?星期後,也是暮晚時分,正準備散步去,才踏出庭園未久,隔壁林園內的大樹便傳來熟悉的蟬叫聲,這也是我今年在小村聽見的第一聲蟬鳴,但可能在很多地方早就蟬鳴唧唧了吧!
看鳳凰花在襖熱的暑氣中搖曳,伴隨著的是夏蟬唧響,多麼典型的島嶼夏季,也是學生時代畢業季特有的情境,雖然學生時代早已悄然遠離,但這樣的畫面及記憶年年從腦海裡跳出,彷彿那一切都不曾離開一樣!…
五月一日︰
住在生態保護區裡,純屬象徵意義;人不過是驚鴻一瞥。他能夠留下什麼痕跡呢?只能留下他在雪地上的腳印。湖的對面,布里亞特那一頭,有個「生物圈保護區」,禁止任何人進入。在地球上把大片土地劃分成神聖禁地,讓生命得以在沒有人類的狀態下永續發展,我覺得這樣挺詩意的。動物和神靈將不必受到人類的監看,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我們將會知道,在這個避風港裡面,有一種野生的生活正在發展茁壯,而光是知道這一點,就足以令人撫慰欣喜。這並不是要禁止人類取用森林、土地和海洋的資源呀!而是要從我們的取用範圍中,刻意排除掉幾片土地。但專家學者們盯得很緊。他們滔滔不絕呼籲必須讓生態環境作為服務人類之用,他們絕不容許多達七十億人口的人類連面紙都不許用…。
摘錄自<貝加爾湖隱居札記>
席爾凡–戴松(Sylvain Tesson)
~夏之憶~
~yingju-Lu
~隱居者札記~
Photo by Marlon Martinez on Pexels.com
在炎熱乾燥的日子裡,讀一本描述生活在高緯度湖畔的隱居札記,冰雪、風、湖水、森林…在文章中處處可見,日常所及隨處都在,竟也讓人好生嚮往。雖知,在那種人煙罕至又極低溫的地方獨自生活,一點也不簡單,簡直就是苦行僧般的艱難,厲風疾行會要人命…,但想像確實能填補內心的渴求,就像做一場極盡所能美化冒險的夢,因為知道已經有人可以如此平安經歷,克服風險!
好吧!我承認,我那不知輕重的心就是這樣說服我的,很欣羨能有這樣一段精彩美好的獨居生活!
☆☆☆☆☆☆☆
貝加爾湖隱居札記
席爾凡-戴松(Sylvain Tesson)
冰面上有紋路,簡直會讓人以為是一道思緒。倘若大自然有思想,那麼景致便是它各種想法的展現。必須賦予各生態系統一種情感,藉此描繪出它們的心理生理構造。這麼一來,將會有森林的多愁善感、山澗的喜悅、沼澤的猶疑、山峰的嚴峻、浪花的高雅貴族式輕快…,這將是一門新的學問︰景致的人類本位論。
~摘錄自 <四月 湖>~
三月二十一日
今天是春分,天空很藍,我出發去森林裡。我順著結冰的小溪逆流而上,這條注入貝加爾湖的溪流,出水口就位在小木屋往北五百公尺處。
大自然的孤獨遇上了我自己的孤獨。於是我倆的孤獨互相印證了彼此的存在。我在糖霜般的積雪中舉步維艱之際,回想起米歇爾-圖尼埃的一段省思,他說身旁能有位同類讓自己相信這世界的存在,是很大的喜悅。
~摘錄自 <三月 陽光>~
~隱居者札記~
~yingju-Lu
~以馬忤斯的路上~
耶穌釘十字架那一天,到他死而復活向眾門徒顯現,這中間有那麼一大段聖經記載的文字,就這樣深深感動了我。
聖經對我而言是一本很奇特的書,每個不同時期的我都能被其書中記載的不同篇章裡的文字所感動,每個時期的我理解的重點也都不一樣,經年累月下來這本聖經就被我劃得密密麻麻的了。其實它記載著的原應是屬於信仰的事吧,可讀到心裡去的,最後不只是信仰,卻也和人生經歷(驗)有關!
又比如我也很喜歡大衛王的詩篇,有作曲家從他的詩文編製了不少令人感動的讚美詩歌;我也喜歡所羅門王的箴言及傳道書,喜歡他歌頌愛情的雅歌;還有舊約裡諸多先知的故事,還有記錄的摩西與約書亞時代的事蹟,很多人把這部分視為神話,但對於基督徒而言,我們看到的是神的大能;新約裡的四福音,每部著重的重點都不太一樣,但都是在刻劃耶穌的事蹟,讀來讓人欲罷不能。有時姊妹聊天,我們聊到上帝信仰,都說好像每個人對上帝形象的理解都不太一樣,我們好像都有自身獨有的親近上帝、感受上帝存在的方式,像有人秉持著敬畏王者的心,有人卻覺得上帝比較像是父親對孩子的關心,當然也有人覺得上帝代表的就是最後審判的形象等等。沒錯,我覺得這些形象都是存在的,只是不同樣貌的比例在每個人心中所佔的稍有不同罷了!
除此之外對新約四福音,每個人喜愛的部分也都不同。聖經中描寫使徒個性最鮮明的,比如彼得就較衝動直言些,有的則多疑,有的沉默…各有不同,有時想想自己的個性好像在這些人物上也出現過。我們姊妹有人對約翰福音最有感覺,它強調的是愛,但我卻覺得保羅的書信強而有力深得我喜愛,其他門徒書寫的書信我也很喜歡,看來每個人吸收的部分、易感的部分也都略有不同,但可以確定的是,閱讀聖經一直能帶給我很多的感動。

畫家-米開朗基羅·梅里西·達·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
以馬忤斯的晚餐~Supper at Emmaus
between 1601 and 1602
77 × 55 in (195.6 × 139.7 cm)
以馬忤斯晚餐,1601年,畫布油畫,139×195厘米(公分),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
~相片取自網路維基~
路加福音第二十三章 <釘十字架>第39-43節︰
39.那同釘的兩個犯人,有一個譏誚祂,說:〞你不是基督嗎?可以救自己和我們吧!〝
40.那一個就應聲責備他,說:〞你既是一樣受刑的,還不怕 神嗎?
41.我們是應該的,因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作的相稱;但這個人沒有作過任何一件不好的事。 〝
42.就說:〞耶穌啊! 你得國降臨的時候,求你記念我。〞
43.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
路加福音第二十四章 <以馬忤斯的路上>第13-16節︰
13.正當那日,門徒中有兩個人往一個村子去;這村子名叫以馬忤斯,離耶路撒冷約有二十五里。
14.他們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
15.正談論相問的時候,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
16.只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祂。
約翰福音第二十章 <耶穌向多馬顯現>第24-29節︰
24.那十二個門徒中,有稱為低土馬的多馬;耶穌來的時候,他沒有和他們同在。
25.那些門徒就對他說:〞我們已經看見主了。〝多馬卻說:〞我非看見祂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祂的肋旁,我總不信。 〝
26.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裡,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 〝
27.就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 〝
28.多馬說:〞我的主!我的 神!〝
29. 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我才信;那沒有看見我就信的,有福了。〝

畫家-米開朗基羅·梅里西·達·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
以馬忤斯的晚餐~Supper at Emmaus
1606
141 × 175 cm (55.5 × 68.9 in)
Das Abendmahl in Emmaus (Mailänder Version), 1606. 收藏於Pinacoteca di Brera, Mailand
~相片取自網路維基~
以馬忤斯的路上…,短短幾個字給了我許多想法。我想像這個畫面,好像我們每個人在世也一直處在這樣的路上,一條讓我們思索人生的道路,對生活或生命有所不解甚或懷疑的路…,但這時候耶穌卻出現了, 以馬忤斯成為一條上帝意外來訪的路…。
愛聞思所著的靈修書中一篇這樣寫的︰
祂臨到的時間,並不受什麼侷限,書房靜讀時,聚會崇拜時,或者鬧市急行時,每一刻都有可能。祂往往在我想像不到的時候蒞臨,有時停留一 下子,有時好幾小時。當祂離去時,我總是知道我與天國的關係又近了一層。…
在我的閱讀經驗裡,聖經不只是一本關於信仰的書,更是一本偉大的文學書。
P.S.以馬忤斯的晚餐~Supper at Emmaus
這二幅畫透露出畫家米開朗基羅·梅里西·達·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思想上的轉變,1606 年創作的<以馬忤斯的晚餐>是卡拉瓦喬流亡之後的作品,在這幅畫中色彩不再那麼生動,桌上也只剩下簡單的麵包和水,和1601~1602 年間創作的同一題材<以馬忤斯的晚餐>那顯得情緒激昂表情激動、色彩飽滿鮮麗的畫作相比,所有出現在畫面中的人物也都不一樣了,不再是年輕意氣,取而代之的是蒼老與消瘦。然而在幽暗的微光之中,1606 年創作的<以馬忤斯的晚餐>謙卑柔和,似乎更能感動人心。
~以馬忤斯的路上~
~yingju-Lu~
~晌午的遨遊大夢~

~相片取自維基共享~
標題Landscape with the Fall of Icarus ~伊卡諾斯墜海
畫於約1558年
尺寸73.5 × 112 cm (28.9 × 44.1 in)
收藏於Royal Museums of Fine Arts of Belgium
畫家布魯果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between 1526 and 1530 -9 September 1569 )
立冬,艷陽高照,嗅不出一丁點冷意的一日,世界真的變了,還發生在我們這一代…。
想立冬前一天,晌午時份,一群燕子竟在雲朵虛實掩映著太陽底處下高飛,當時的光有時熾烈強大,有時卻也撲朔迷離,人間還因此飄來一點怪異陰森的涼意…。
燕子的剪影一小塊石粒那般大,卻像希臘神話裡的伊卡諾斯(Icarus)出現在我眼前,那是伊卡諾斯(Icarus)最接近太陽的時候。
燕子繼續以牠優美的姿態在稀薄的高空中遨遊盤旋,有時意外定格靜止中的畫面,意外地也轉繹一份秋日情懷…。
鳥在天空裡的剪影就是這麼美,這麼迷人,這麼悠遠,這麼恆常…。
可惜,伊卡諾斯(Icarus)最終還是墜入海底。…
他父親代達羅斯和他一塊被軟禁在克里特島生活了好幾年後,因思鄉情切,決意逃跑。代達羅絲蠻有才能,把逃走的路線想了又想,推算出從水路、陸路根本毫無機會,最後想出從空中逃走。從空中逃走確實是妙計,可人類如何能飛呢?
他蒐集了各類鳥的羽毛,用蠟把它們黏接在一起,臨行前還特別囑咐他聰明的兒子,只能在半空中飛行,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因太高會被太陽燒壞翅膀,太低羽毛容易沾上海水。
伊卡諾斯(Icarus)小心翼翼扇動著翅膀飛了起來,很快地他就能穩穩在空中飛行了。
飛行超越了人類的本能極限,這下能飛,伊卡諾斯(Icarus)也很快完全掌握了飛行技巧,越飛越快,越飛越高,逐漸就得意忘形,把父親的話給忘了。當他離太陽越來越近時,強烈的陽光融化了黏接羽毛的封蠟,羽毛一根一根鬆動飄落了下來,最後整個翅膀從他肩膀上脫落,瞬間他便跌落了海底。伊卡諾斯(Icarus)來不及呼救,等飛在前方的代達羅斯發覺身後有異,兒子已不見了蹤影。
眼睛直盯著太陽2秒就快睜不開,燕群仍在高空裡自在徘徊,牠們流連於高空,從天上俯瞰人間定是遼闊,悠遠而靜美,毫不懷疑。怎麼看都覺得鳥是人間的天使,若真能和鳥一樣在空中飛翔,想也是人類最奇特的一場奢華大夢…。
伊卡諾斯(Icarus)墜海時,繁忙的人間各自忙著,也始終沒有人注意到他。
飛翔,也傳來聶魯達(Pabio Neruda 1904-1973年,智利詩人,197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詩,他詩中的意象像永遠充滿著海與海鳥的氣息…
一段詩文是這樣寫著︰
雪以舞動的身姿迎風飄揚。
一隻銀色的海鷗從西邊滑落。
有時是一艘船。高高的群星。
哦,船的黑色的十字架。
孤單的。
有時我在清晨甦醒,我的靈魂甚至還是濕的。
遠遠的,海洋鳴響並發出回聲。
這是一個港口。
我在這裡愛你。
~摘錄自<我在這裡愛你>
~晌午的遨遊大夢~
~yingju-Lu~
~風景的窗~
斷斷續續,幾日黃昏入暮間的雨,雨勢雖稱不上滂沱,但也不小,伴有閃光、微微的雷鳴。濕濘濘的大氣讓夜晚的風也涼爽了些,最迷人的是雨後音籟蛙鳴,可惜幾日來雨後的夜空來不及放晴總是陰沉的,看不見燦爛的星光與月亮嬌麗的臉與蛙兒們同歡!
黃昏時漸漸有些秋高氣爽的味道了,聽見燕子家族頻繁從高空放出了啾啼聲…。
在這寂靜的夜,我翻開散文書閱讀,再一次重溫一冊滿是抒情輕柔的文字,突然間腦海閃過從前閱讀此書時的情景,再一次攫取那份藉由作家描繪書寫所營造的圖像風景,等在我心中醞釀成形時的契機與悸動的感受。一直以來我對山居歲月是如此迷戀,對描繪大自然的文章是如此鍾愛,像與生俱來,始終沒有改變!
風景圖片取自大紀元
摘錄一小段描繪山居風景的散文篇章於下,摘錄自作家呂大明所著的夏蒂拉隨筆,編入於南十字星座。
夏蒂拉的山景是迷人的,有幾個黃昏,我靜靜地欣賞那四周巍峨的山景,那山景就像一篇動人的文章,既有文采又兼風骨,遠處殘垣斷壁似的山頭令人惆悵,近處綠坡連綿,令人心胸高昂。山間的夜晚來得較早,當夜色將大地搖入夢鄉,群山都為濃霧籠罩,山風展開輕捷的翼,敲動了四面八方的茂林,高空掠過的雁陣,疾馳而逝的晚雲,攔頭排山倒海而來的暮色,似乎將這座塵世的山村,又托手交還給造物之主,山中又歸於一片寂靜,祇有閃爍的星光隱隱約約照亮了旅人的腳步。我的房間面對一壁高山,有幾個夜晚,天氣不冷,我都沒關上窗子,就讓月光悄沒聲兒在我窗前徘徊,就讓輕潺潺的水聲在我夢中宣洩…
Amatrice nel Mondo
哀悼這座在2016年8月24日當地時間凌晨3點30分,於芮氏規模6.2地震中,幾乎全毀的擁有2千年歷史的義大利中部小山城阿瑪特里斯(Amatrice)。
小鎮保存下來的屬於中世紀的美麗與記憶,已在這次地震中消失殆盡。
~風景的窗~
~yingju-Lu~
您的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