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daily archive for 2010 年 10 月 30 日.

木瓜又長高了 ^^

 

還是喜歡透過菜園裡的樹看秋日的天空。

 

近日真是秋高氣爽、萬里無雲,陽光灑落在大地上雖還有點熱,卻不至於讓人流汗,秋風吹來煞是愜意。我還赤腳在菜園走了一下,赤腳的感覺真的很好,感覺得到土地是涼的,有一種充滿水或濕氣的透明感貫穿進體內,像我們那時在南德阿爾高高地赤腳在麥田上行走的感覺一樣。

這星期的菜園因為已經重新翻整過,土地顯得乾淨許多,地也不那麼潮濕了,趁這時候赤腳走路還真是有趣。不過菜園裡的草坪並不多,很難在土地上盡興地玩。

整理過後的菜園看起來很舒服,我父母親已經種下不少新的蔬菜,而且這些蔬菜生長的速度還挺快。另外我還發現一條超級大的絲瓜垂掛在樹上,不過已經開始腐爛,只好任其自生自滅;還發現幾粒火龍果,這可是今年最後的火龍果了。

 

早上的秋日晴空真是美,還看得見小小慘淡的月亮掛在天際。每次看葉梢被風這樣吹來吹去的,都覺得此地此刻充滿著幸福之感,尤其特別喜歡光與葉影重疊交錯所引發共鳴與和諧的美感。

藍與綠,似乎是最能代表大自然的顏色,他們似乎非常普遍又能在出奇不意間讓心靈感到完善的舒適,甚至偶爾還能發現奇蹟似的,覺得這樣的組合其實美得非常不可思議!這應該就是大自然的魔力吧!

發現地上有一個破碎的大大的蝸牛殼,雖然蝸牛已經死去,但沒想到蝸牛殼居然也美得這樣藝術性!

真為所有大自然的一切感到不可思議,一切都那麼純樸、天然,充滿了自然美,感覺真的是非常非常的舒服呢!

 

有機會就去野地看看吧!大口吸新鮮的空氣,讓眼睛接近綠意,尤其在這個季節我反而覺得這樣的感覺有點像歐洲春末夏初,溫度不會太高,蝴蝶和蜜蜂們也都回來囉!又可以和昆蟲作伴了!^^

 

~菜園筆記-2010-10-30  yingju-Lu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以下為轉載圖文摘錄自大紀元

~伽利略的實驗場地 眾多建築師的研究對象~

作者﹕逆風

比薩斜塔建於西元1173年,由著名建築師那諾‧皮薩諾建造。(Getty Images)

鐘樓界的奇觀 比薩斜塔

 

在義大利的比薩城有一個聞名世界的鐘樓,伽利略曾經在那裏做「自由落體實驗」,此建築物於1987年入選世界遺產,並被編入世界遺產名錄,沒錯!它就是舉世聞名的鐘樓──「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一開始其實是正的

比薩斜塔建於西元1173年,由著名建築師那諾‧皮薩諾建造,原始的設計是直的,但在工程開始5年後,發現地基不穩與土質鬆軟的問題,因此工程暫停。有趣的是,據記載,鐘樓內掛了一個撞鐘,以實現鐘樓的初衷。到了1231年復工,建造者嘗試使用大理石並採取各種方式修正傾斜,開始以反方向往上建造抵銷傾斜,到了1278年塔身不再是直線,而是一個凹形,因此工程再次宣告暫停。

大概又經過了一個世紀,鐘樓在完工前做了最後一次的修正後,終於在1372年完工。但因為隨時都可能倒榻,所以那個撞鐘還沒有響過。現在這座斜塔已經是比薩城的標誌。

比薩斜塔的建築風格

比薩斜塔無疑是建築史上的一個偉大建築,大膽的圓形設計在當時已經向世界宣告它的獨一無二,這個圓形的設計被認為與一旁的大教堂反射對應,所以模仿了教堂圓形後殿的曲線設計,除此之外,這個鐘樓與教堂廣場上的圓形結構一致!

裝飾格調方面,繼承了基督教大教堂的美麗圖案設計,牆面特別用大理石與石灰石呈現出深淺層次,拱門、雕刻大門與花格方頂,塔內圓柱的向陽面與陰暗處強烈對比,給人沉穩的感覺,整個鐘樓與大教堂之間形成了視覺上的連續性。

拯救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到了90年代已經快撐不住了,但當時用了許多建築方法都無法修正傾斜角度,最後一個工程師提出了「地基應力解決法」,也終於解決了比薩斜塔的傾斜問題!@*

2010-10-22 17:14:49

以下為轉載圖文摘錄自大紀元

~上世紀最偉大考古發現 《死海古卷》現身網路~

《死海古卷》是目前世界已知最古老的文獻,用希伯來文、亞蘭文和希臘文寫成,對《聖經》經文的可信度提供了震撼證據。(維基百科)

【大紀元10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沙莉編譯報導)以色列文物管理局和谷歌於10月19日在耶路撒冷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將推出「死海古卷」互聯網版本,世界網民可通過網路免費閱覽死海古卷。谷歌以色列研發分部負責本次死海古卷數字化工程。

死海古卷是目前世界已知最古老的文獻,用希伯來文、亞蘭文和希臘文寫成,對《聖經》經文的可信度提供了震撼證據。「死海古卷」於1947年到1956年間在死海西北岸的11個山洞昆蘭洞穴(Qumran caves)裡發現。使用碳-14、古文字學和書寫研究等手段,人們發現死海古卷寫於約公元前200年到公元68年。

死海古卷在死海西北岸的11個山洞昆蘭洞穴中被發現(維基百科)

據法新社報導,以色列文物管理局和谷歌合作進行此項目,死海古卷數字化工程項目耗資350萬美元(250萬歐元),旨在利用現代科技,為古卷製作最清晰的呈現,並且使古捲得以通過網路版向公眾免費開放。

以色列文物管理局將使用由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US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開發的多光譜成像技術入手,對褪色的文字重新呈現高清晰度圖像。然後,他們將與谷歌合作,將圖像放置在可使用翻譯和搜索工具的網路資料庫中。

谷歌的以色列研發總監馬蒂亞斯(Yossi Mattias)在發佈會上說,「想像一下,有互聯網連接的每個人都能夠閱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他說,項目技術基於谷歌
把歐洲圖書館的公共資料推出網路版的經驗。

以色列文物管理局項目總監肖爾(Pnina Shor)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這是20世紀最重要的發現,我們將利用下一個世紀最先進的技術一起分享它。」肖爾表示,未來幾個月內第一組圖片應張貼在網上,項目整體將在五年內完成。她說,「死海古卷」互聯網版本推出後,「死海古卷」本身即不必進行展出了。任何人均可何時何地在網上閱讀它。

死海古卷為何重要? 它證實了對神的預言

《死海古卷》的碎片(AFP)

死海古卷是現今發現的最古老的一組《舊約》手稿,可追溯到公元前100-200年。死海古卷對於《聖經》經文的可信度提供了令人驚嘆的證據。尤其是幾乎完好無損的以賽亞卷與公元900年以後的近代馬所拉文本的各種手稿版本幾乎完全相同。它包括來自聖經最早的著名的文本,如「十誡」。它可以證明今天《舊約》裡的彌賽亞預言是和耶穌來到人世之前就有的彌賽亞預言是一致的。

死海古卷的以賽亞卷(1Qls-a)的一些殘片已經經過四次碳-14測定,包括1995年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和在蘇黎世聯邦工學院 1990-91年間的研究。這四次研究將它的年代校準在公元前335-324年間。還有許多古文字學和書寫研究也將以賽亞卷的時間認定在公元前約150-160年。

死海古卷有大約3萬張殘片,大約可以組成825到870部單獨的殘卷。古卷大部分由獸皮製成,也有紙莎草,還有一張銅製的。書寫的墨的原料以碳為主,從右至左,除偶爾有段落縮進外,沒有使用標點符號。

這些文物現在以色列博物館展覽,當不進行展示時,即被存放在黑暗且溫濕度受控的儲藏庫中,條件相似於在昆蘭洞穴。

以色列文物局與Google合作,將2000年前的早期基督教遺物《死海古卷》數位化,並提供網路免費閱覽。(AFP )

《死海古卷》的碎片(AFP)

以色列文物局與Google合作,將2000年前的早期基督教遺物《死海古卷》數位化,並提供網路免費閱覽。(AFP )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雲影~

「雲是所有的漂泊和探索、欲求和鄉愁的永遠象徵。就好像雲在地與天之間游移徘徊,人類的靈魂也在有限與永遠之間游移徘徊。」~鄉愁

「雲啊!在天空飛翔的雲啊!

你是沉靜的水手,

是色薄彩淡的面紗,

無疑地搖晃我的心。

從碧空湧現的

華麗世界啊!

你充滿神聖的魅力

屢屢攫住我的心。

拋棄地上所有的事物,

輕柔透明的泡沫,

你是否也是被罪惡

污染,此地上的

美麗鄉愁之夢。」~赫曼赫塞

全文來自~

雲 yingju-Lu

 

雲的徒步 ~~~ yingju-Lu

漫遊者-Lu

漫遊天地~閱讀連結

網誌月曆

十月 2010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