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monthly archive for 九月 2010.

 慕尼黑(Muenchen)~相片取自網路維基

右邊為即新市政廳~是一座相當著名的新哥德式建築

左邊即為聖母瑪利亞教堂(Frauenkirche)~她有兩座分別高為100公尺及99公尺高的尖塔

~在南德的旅行~

我正在阿爾卑斯山的一條路上走著。

從這裡再向南走,

德國的建築、

德國的鄉村以及德國的語言都到盡頭了

赫曼赫塞~摘錄自悠遊之歌

慕尼黑(Muenchen) ~~~ 

從Alatsee回來的隔一天,5月9日,一早天空便籠罩著一層厚重的灰雲,雲朵快速地在天空移動著。民宿婆婆說這是從義大利吹來的風,有點類似焚風,一點也不冷,可今天的天氣大概就是這樣了不會好轉。

在這樣惡劣的氣候下無法遊山玩水,我們只好選擇一趟城市遊,而慕尼黑(Muenchen)便成為今日的首選。

用完婆婆精心為我們準備的早餐,我們踉踉蹌蹌地擰起背包,撐著被風吹得搖搖晃晃的雨傘往火車站的方向走。其實像這樣的天最適合待在家裡,但因為難得來一趟南德不想浪費寶貴的時間,於是我們像唐吉訶德那樣充滿精力與鬥志地往前衝。

今天也順道繞到郵局寄出幾張昨晚寫好的明信片,給遠方的友人。

 

在慕尼黑(Muenchen)老城街上~統帥廳(Feldherrhalle)一帶街景

前往慕尼黑(Muenchen)的這一路火車正穿越無數寬廣的平原與丘陵,其間還點綴著泛黃的油麻菜,可是天一直下著雨,潮濕、泥濘的車窗外真有些掃了旅遊的興致。火車在12點正午稍後抵達慕尼黑(Muenchen)火車站,慕尼黑(Muenchen)火車站人潮洶湧,有可能也是因為下雨的關係,總之我們居然又回到了大城市。

慕尼黑(Muenchen)是巴伐利亞的首府,人口超過130萬,也是南部第一大城,更是僅次於柏林和漢堡的德國第三大城,初探這裡的建築覺得氣宇非凡且氣勢逼人,充滿氣派與華麗。

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是統帥廳(Feldherrhalle),建於西元1841-1844年,此廳建造的目的是為了表達對巴伐利亞統帥的尊敬。但受希特勒統治時期的德國,據歷史記載有些軍官曾密謀在此試圖行刺希特勒,但沒有成功。

在卡爾廣場(Karlspl.)往來車輛繁多,這裡是交通要衝,角落一處即是卡爾門(Karlstor),原為14世紀防禦工事的一部分,現已改為入慕尼黑(Muenchen)老城的一個入口。新、舊市政廳(Rathaus)及瑪麗恩廣場(Marien-Platz)都位在慕尼黑(Muenchen)的老城區市中心,非常容易找到,而在瑪麗恩廣場(Marien-Platz)上則還豎立著一座巨大的金黃色聖母瑪利亞雕塑。

在聖米歇爾教堂(St. Michaelskirche)~聖米歇爾天使像雕塑

新市政廳是一座相當著名的新哥德式建築,建於1867-1909年,尖塔高有80公尺,擁有德國最大規模的裝飾大鐘,平日都有提供壁鐘表演。

這樣下著大雨的天我們選擇參觀教堂,其建於西元1486-1488年間的聖母瑪利亞教堂(Frauenkirche)是目前慕尼黑(Muenchen)規模最大的教堂,她有兩座分別高為100公尺及99公尺高的尖塔,裝飾以南德天主教特有的圓冠型屋頂而成為慕尼黑(Muenchen)的地標,教堂內則收藏有豐富的美術作品及寶物。

在聖米歇爾教堂(St. Michaelskirche)

後方地下樓為昔日國王路德維希二世(Ludwig II.)的陵寢

 

 

除了聖母瑪利亞教堂(Frauenkirche),還有一座聖米歇爾教堂(St. Michaelskirche),她座落在繁華的大街上,建於1583-1597年,是德國最早的義大利文藝復興式教堂。教堂的內部有著十分華麗的圓形大天頂,潔白的牆面鑲嵌著巨大的油畫,感覺像巴洛克的華麗莊嚴,我很喜歡這座教堂所散發出來的那股寧靜脫俗的氣氛。在這樣一個偌大的城市裡遊走,渴望一處歇腳站教堂或公園都能滿足疲憊、煩累的旅人,讓心情得以休憩且重新出發。在聖米歇爾教堂(St. Michaelskirche)入口處不遠有一座聖米歇爾天使像雕塑,他手捧一盤聖水,我們看到不少虔誠的教徒入教堂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手指點起聖水,在胸前劃十字架,而在教堂的地下樓則有昔日國王路德維希二世(Ludwig II.)的陵寢。 

 

~~~南德阿爾高高地之旅(10)-慕尼黑(Muenchen)() yingju-Lu

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 by secret garden

 

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 秘密花園

 

看過一篇文章寫著,島國南方的蟬體型較小,須在地底下蟄伏13年之久,然後才能爬上枝頭成為成蟬。13年的黑暗換來一夏,其命多麼的艱辛!北方也有蟬音,因天氣較冷,蟬的重生一次的循環是17年,這種蟬的體型較大、較黑,一般稱為17年蟬。~~~(參考自愚庵著文-漫步)

 

 

蟬殼如此輕盈在我的掌心,一日無意間在白河水庫園地內裡,一株欖仁大樹底下發現,樹下還散佈著碩大土黃色系的欖仁樹果粒,不注意看其實很難發現蟬殼的存在,一時間腦海突然湧進兒時的畫面,像孩提時代發現蟬(知了)的感覺、、。

我輕輕拾起蟬殼,為蟬的蛻變而喜悅,同時也為牠們短促的一生而感到不可思議!

若我們活在陰暗的地穴13-17年之久,有機會掙出地底爬上大地上曬曬太陽,卻像蟬一樣又得面對生命熬不過晚秋的時節,不知道這樣的生命對我們究竟有什麼意義?大自然的生命,似乎都活在一種規律裡,默默的,像秋天一來蘆葦便出現在溪河洲、、,最後所有大自然的一切都匯融於一種自在、無聲的精神,然而這一切都顯得那麼知足與低調。

 

蟬鳴編織的夢網在夏日的天空綿密地堆疊著,聽不出一絲的喂嘆與悲情,其實牠們的叫聲就是一種神奇的偉大!想想,每一聲蟬唧都得經過13-17年的黑暗期,今日的蟬聲是13-17年前開始潛藏在泥質裡的幼蟲所預備的,然後令人更驚訝的是,每年都有不盡的蟬鳴在夏季裡奔唱、、,這不就是一種奧秘嘛!

感謝蟬鳴緩緩為夏日揭開序曲,讓一季的夏擁有美妙的天籟之音!

 

~~~若蟲的殼-蟬蛻的啟示  yingju-Lu  

 

周期蟬~~~(資料取自網路維基)

比較著名的蟬是「十七年蟬」或「周期蟬」(Magicicada)。原產於美國東部地區,這些蟬在地下蟄伏十三或十七年,然後破土而出。

 

 

 

 

Welcome to WordPress.com. This is your first post. Edit or delete it and start blogging!

縱使河堤上秋風掃蕩

每一步都踏著蹣跚

遠處的山飄著霧

默默前行安慰昏黃中哀傷的野花

泛白的蘆葦像顫慄的音符

掙破畫布的侷限

恍恍惚惚像莫內(Monet)的線條

落起一地點燈似的白紗

秋天有一首愛戀的箋註

平靜地躺在向晚的古鏡中

蔭影無限沉默染紅微薄的暈

孤寂在隱形中緩緩流動

而葉影輕覆在河渠上

是女神指紋留下

是書寫語彙的密碼是神話

你看不到的地方

像一種傾慕的顏色正在織紡

揮灑水漾迷濛斑斕的背景

夜暗時沒有厚度的油畫

葉落飄零送走整群的雁鴨

眼睛在雲上

初遇日落的餘暉

而河渠倒影在光輝裡正為日落哀淒

 

~~~水之影  yingju-Lu

水之影

註:

克勞德莫內(Claude-Monet,西元1840-1926)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

 

p.s.這小品是那日秋日向晚在竹門里一條溝渠上因倒影所激發的靈感。

Alatsee湖~相片取自網路維基

阿爾高高地上的Alatsee湖與Weissensee ~~~

 

Allgaeu高地內散佈著零星的幾座小湖,除了位在許汪高(Schwangau)新天鵝堡(Neuschwanstein)鄰近的阿爾卑斯湖(Alpsee)及天鵝湖(Schwansee)之外,在福森(Fuessen)的周邊還有AlatseeWeissenseeHophensee am SeeForggensee(佛根湖)等等。今天我們選擇Alatsee做為我們健行的目的地,除了考慮里程,另一個吸引我們的原因則是這座湖泊所處的地理位置。

一路往福森(Fuessen)的西方前進,我們等於也遊走在德國與奧地利的邊陲山徑上。越過Allgaeu高地,更前方就是Alpen(阿爾卑斯山),然後緊接著便是中立國瑞士。陽光普照的今天,我們「翻山越嶺」以冒險的心態沿途尋找通向Alatsee的小徑,這一路健行的遊客極少,寂靜中因為高大樹林的繁密散發著一股晦暗的陰涼,但空蕩的山谷飄動著樹葉迎風歡唱的樂音,我們踩著長年堆疊的枯葉,看著光穿透樹林照得野地發光,漫遊的途中我們仍然能夠體驗得到大自然神奇的那份透氣的美感。福森(Fuessen)Alatsee湖長有4公里餘,人煙罕至的山道,偶爾還可以看見三三兩兩的人影,這樣的時刻可以一掃毛骨悚然的氣氛,為我們所選擇、所行的道路加持,也為我們的勇氣打了一針強心劑。我們談笑風生一路彼此消遣,頗能自得其樂。偶爾山谷傳來陣陣的回音,風沿著山壁呼嘯而過,清新的空氣讓人格外沉醉。能在陽光普照的今天漫遊,對我們而言是極大的幸運,近山的氣候總是變化莫測,若今天我們遇見雷雨大作,走在幾無人煙的德奧邊境山路上,那可能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呢!這樣帶著一種莫名的期待,也懷著一股踏在遙遠國度邊線上的憧憬,我們傻里傻氣得真的費了二個多小時,攀越高峻的山嶺來到Alatsee

前往Alatsee湖的沿途~連堆置在小徑旁的木材都顯得那麼藝術

抵達的前一刻,從樹林的葉縫間望去,隱隱約約地看見Alatsee的湖水呈現一種過度的綠,那是群山的葉色映襯在湖面上的染料,美得寂靜中帶著崇高的遙遠。走下狹隘的山林步道,因為群山之間所造成脊背峽谷交錯的地形,風不停地吹嘯著。再近距離地親臨湖畔,眼前這片湖水嬌小的,可以讓人一眼望盡。我們還在懷疑這裡是否就是Alatsee湖?坐在湖畔木椅上欣賞湖光山色的遊客,卻以非常堅定的口吻告訴我們:「我們來到了Alatsee湖」。

寂寥山谷裡的湖泊,湖面被狂風吹動,湖水像翻騰的馬躍。我們被風吹的站不住腳,這風冷冽嚴寒,真想找個地方避難去。可既然「翻山越嶺」來到這裡,總得拍照留念,於是我們匆匆忙忙在狂風作亂中取了幾個鏡頭,想捕捉更好的畫面也真是一件難事!

前往Alatsee湖的途中

Alatsee湖正所謂位在窮鄉僻壤間,可這裡的風光還真不錯,湖畔周邊的視野寬廣,還可以遙望Alpen(阿爾卑斯山)。山谷裡的珍珠來自於上帝的眼淚,一直是高山湖泊所給我的至深的印象,加上孤寂的一份美感,在Alatsee湖同樣令人感受得到。

Weissensee~~相片取自網路維基

Alatsee一丘之壑的另一座湖泊叫WeissenseeWeissensee位在Allgaeu(阿爾高)山腳下正貼著平原地平線。從上方的Alatsee走向地勢較低的Weissensee還須要半個小時的時間,我們在「狂風」中再一次前行,沿途不再是陡峭的山路,取而代之的是柏油大道。兩岸高大的樹木不斷吸引著我的目光,走來輕鬆自在的道路讓人心情特別愉快。Weissensee湖畔住著幾戶人家,散發著一種邊陲部落的零落感,但相對地也呈現出一股不羈的豪氣。再往前幾步我們便來到了大道公路旁,而這裡,我們所站的地方,就是德奧交界的公路線上。

下午四點天空又出現了絢麗的陽光,此刻的我們正望著南方的阿爾卑斯山,近在咫尺的感覺牽動著我莫名感動的指尖。「奧地利」只是一個不一樣的國名,在越過阿爾卑斯山的更南方,但傻氣的我們就像在偌大的地圖上,努力地在印證世界的東南西北方。

在德奧邊境公路旁的草原上

我們在這裡搭上公車順利的回到福森(Fuessen),繼續我們未完成的旅程。

 

午後的福森(Fuessen)在陽光的渲染下,顯得特別嫵媚,寂靜中的高貴又像慵懶的貓躺臥在豔陽下。從容不迫的步調讓我們沉浸在每一條福森(Fuessen)的大街小巷,隨著夕照斜影更讓我們驚豔福森(Fuessen)所展露出來,那不同色調裡的美麗。不變的是悠閒的民情,街巷上的露天咖啡座,一如往昔,像好些年前的當時,昨天,與此時。

突然時晴時雨,回家的路上天空還掛著一道彩虹,短暫的一股夢幻把位在Allgaeu(阿爾高)的福森(Fuessen)小鎮,烘托得不再真實。

 

~~~環繞Alatsee湖山間小徑而行與近德奧邊徑上的Weissensee白湖

~~~南德阿爾高高地之旅(8)-福森(Fuessen) yingju-Lu

旅程創作福森(Fuessen)~~~

2009/12/30

旅程創作福森(Fuessen) — yingju-Lu

xxx

~~~南德阿爾高高地之旅(9)-創作福森(Fuessen) yingju-Lu

倒地的樹身

 

一日下午到白河水庫去走走。父親說颱風過後不知道白河水庫變成怎樣?於是秋日的下午,芒草成長與開始泛白的季節,我們往東慢慢走進藏有我們過往年少時諸多回憶的白河水庫。

 

經過那二夜颱風強風的吹肆,從遠遠的一方就可以看見白河水庫園區內幾株大樹被連根拔起,倒臥在草地上的慘狀,一旁還有不少工作人員正在做整理的工作,實在很難想像,這麼大的一棵樹就這樣掛了,我們在現場看了頗久。

 

溪洲上成群的白鷺鷥

 

初秋芒草那純潔的白開始在沙洲、溪畔飄搖著,遠望蒼茫之感,以潑墨如詩如畫的山景為背景,真別有一番秋日蕭瑟的氛圍,這樣的意境是有些遙遠了,拉長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山是綠藍間變化過渡深淺不一的色彩,遠遠的山頭是掃過水漬淡墨的痕跡,又像蒙上一層層的薄紗、、。

 

沙丘上閃著一大片反光似的亮白,原以為是芒草,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是一大片成群的白鷺鷥,牠們正聚集在那休息。第一次看見這麼多美麗的白鷺鷥,牠們好優雅、好美,不是嘛!

我父親拿出預先準備好的望遠鏡朝白鷺鷥聚集處觀望,說「牠們一動也不動!」我們心想這群白鷺鷥應該在休憩,這其間還參雜著幾隻異類的鳥,有些長得像白鷺鷥但其羽毛的顏色是黑、灰色的,似乎和這群白鷺鷥格格不入,也和白鷺鷥保持一大段的距離。鳥與鳥之間也有隔閡的問題吧!我相信牠們彼此間有牠們共同的語言,所反應出來的行為也反映在我們所看到的狀況上,只是我們所看到的狀況是我們自己猜測的而已。

停了好幾分鐘,不一會兒這群白鷺鷥突然群起朝天飛翔,最後分成兩大批,一批朝西偏南的方向飛去,另一群就繼續留在原地的上空打轉飛翔。就像群體中有一位領導者正指揮著大眾該往何處飛去、該在何處轉彎,牠們動作一致,一會兒朝上、一會兒俯視而下,在碰觸到沙洲之前又緩緩地飛起,這樣來回幾次不停地飛翔,優雅的動作真是令人讚賞!有時牠們的羽毛隱沒在天色中,過一會兒才又在天空看見閃動著白白亮光的反光,驚奇牠們像變魔術般地又出現在蒼茫的舞台。然而我也注意到那幾隻長得不一樣的鳥則只能待在沙丘上一隅,紋風不動,遠望著那群白鷺鷥在天空快活地翱翔!

這是一幅非常恬淡靜謐的圖畫,讓白河水庫顯得更為幽靜與遼遠,真宛如一片世外桃源!

 

 

白河水庫

 

我想園區裡的工人忙著清理的工作已經有好幾天了,而水庫的水也已經洩洪恢復原來的狀況,只剩下一台抽污泥機仍然在湖面上持續轉動著馬達。

 

蟬殼

 

我在欖仁樹下撿到蟬殼,瞬間一種感覺像回到了小時候,像是那時年少才容易發現蟬殼的事、、。

在白河鄉間產業道路上的小徑,終於能清楚看見不少因風災折損的香蕉田。入秋了,天空正飛略過一長排的旅雁、、。

 

~~~入秋的白河水庫風景 yingju-Lu

 

(相關相片請見~入秋的白河水庫)

 

 

漫遊者-Lu

漫遊天地~閱讀連結

網誌月曆

九月 2010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