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monthly archive for 七月 2010.

 

我大概是屬於那種睡覺時時時刻刻在作夢的人,雖然不可能每一個夢都記得一清二楚,但能記下來的夢也已經算很多了。有時三更半夜醒過來還清楚記得方才夢中的世界,腦袋還會很努力地嘗試把那夢境重覆一遍,甚至偶爾還會對夢境充滿懷疑地喃喃自語,我也時常想著應該要把夜半時的夢境內容記下來,於是我會趕緊跳下床趴在書桌前,用那個還不怎麼靈光的腦袋記錄夢中的世界,但這種情況畢竟還是不多,半夜真的很想睡覺離不開床,我總是會自我安慰這個夢早上醒來時一定能記得一清二楚,自我陶醉一番後倒頭就睡,可是事實上,我記得的夢都是清醒前那個新的夢。我到底為什麼都在作夢啊?!

 

我的日記本除了心情手札,還有不少夢的故事,我相信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的想法,當然也帶給我一些創作上的靈感,我從不排斥夢,甚至還很喜歡在夢中的世界。有時我甚至覺得夢不是夢,就像我的思想在不同的時空裡移動,正像不受肉體禁錮的靈魂極度自由自在地穿梭在不同的時空裡、或旅行在不一樣的世紀裡那樣。

 

近日有一些夢讓我覺得非常有趣,我忘了夢的內容,我只記得夢的最後讓我不由自主地真的笑出聲音來;也有些夢很特別,譬如夢到和大學時期的某位師長走在一所藝術大學內的藝術館,討論起繪畫藝術及學生牆上作品的事,在夢醒後為了再印證我夢中所提到的那個畫家,我急忙翻了美術史,發現自己能在夢中和老師侃侃而談地討論起繪畫的事,真的讓我感到非常不可思議!而這位畫家是法國畫家布雪(Boucher),夢中的老師是我大學老師,但現實生活中我和這位老師的互動並不近;而有些夢就像神遊異地一般,一路充滿美景,和夢中的朋友、陌生人聊天。

但夢也並不總是美的,只是在我的夢中美好的夢景似乎比較多就是了。

 

《早晨的喝咖啡時間》(Morning Coffee)1739年,現收藏於羅浮宮。

相片:取自網路維基

 

有時我會想,如果我的人生真像夢裡的世界一般精彩,那我真有說不完的故事,對生命的旅程會充滿更多的好奇與冒險!我始終覺得非常有意思,現實生活好像不少時候聊無新意,茫然地讓人甚或感覺只是拖著一副臭皮囊行走在世上而已,那夢卻倒有點像人生的精華,雖然夢境的時間很短,卻也已經可以讓我知道所為何事!但夢終歸是夢,我也不可能回到夢中的世界。

 

夢也許是幻想中的世界,也許是靈魂的記憶,不管如何,在這一塊屬於靈魂般的神秘領域裡,我們找不到答案。但雖然如此,就像人生無法精透的深酌,夢也像靈魂不經意的回眸,這塊領域仍然有它存在的意義,我始終這樣相信!

 

~~~ 夢境一場  yingju-Lu

 

布雪(Boucher)畫於1750年,龐巴度夫人,現收藏於National Gallery of Scotland

相片:取自網路維基

 

François Boucher ~~~ 布雪法藍斯瓦

1703-09-291770-05-30

法國洛可可時期的畫家,出生於法國巴黎。

他的畫作風格多為浪漫的,裝飾風格的壁畫,是18世紀中葉法國浮華、優雅風格時代的代表。

布雪(Boucher)也替皇宮做室內裝飾等,而他的繪畫的主題大多來自於歷史故事,畫面充滿了感性的筆調,以及情感上的歡愉,風格甜俗。

1765年受召為宮廷御用畫師,並任學院的院長,同時兼任龐巴度夫人(Mme de Pompadour)的繪畫教師,大受寵信。

但其生前由於拘泥色彩,過於經營締造而頗受誹議。批評家批評他不取法真實生活,排斥自然,色彩太綠、缺乏光影等等。

 

 

 

 

 

 

下雨之前
 
雨中
 
窗外的滂沱大雨
 

今早醒來看見東邊的山清清遠遠的好乾淨,雨停了,從昨日的傍晚開始。雖然今天近中午時又開始斷斷續續飄起雨,陰天,但短暫的乾爽也令人感到舒服。已經記不得到底下了幾天的雨了,感覺這種落雨的日子已經很久,衣服怎麼晾也晾不乾,走在家裡的地板上感覺地板也濕濕的,我還穿著小外套,風雨吹得讓人感到冷。

 

雨過天晴的感覺真美,蟬鳴蟲唧、天上的白雲、地上的人們都開始活躍了起來。昨日傍晚陽光小露之際,瞬間世界似乎又充滿了光明,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但從風中聞得出來陽光暖暖的味道,體溫也跟著上升。對面人家所養的雞開始提高嗓門叫著,唱了好幾首粗嘎的歌,牠們可能以為烏雲散去就是早晨的開始吧!昏天暗地好幾天,難保不是牠們計算錯了時間。

沒有雨聲時外界活躍的聲音又那麼熱鬧地浮現在小鎮的天空,各式各樣、、、,還有野台戲的聲音。當下突然我覺得我的靈魂沉睡了,腦袋有點空空的望著世界外形形色色的影像,我失去了思考。原來雨聲可以把那麼多東西鎖入在一個框框內,讓我在這個時候雨中,能夠專注探索自己內心的世界!

 

遠眺今日雨後向晚時分的關子嶺等群山

 

每當下大雨的日子,我總是會想起舊約聖經中所提到的關於那一段洪水氾濫的日子。尤其去年的88風災以及近日的滂沱大雨,下大雨的世界讓人有種昏天暗地的感覺,自然而然地也讓人感到些許懼怕。

想像舊約聖經中所陳述的洪水退去時的情景,挪亞先後放出幾次的烏鴉與鴿子,最後一次是鴿子叼著一片新擰下來的橄欖葉子回來,挪亞知道地上的水退了。那洪水退去之前、大雨持續落下之際,大地又是如何的寂靜呢?挪亞一家人面對洪水不斷的高漲又對外界一無所知,那是何等漆黑以及令人感到可怕的經歷呢?處在未知的世界裡,那真是一種驚恐吧!幸好上帝承諾義人挪亞一家人,他們對前途不至於抱持悲觀的態度!

 

啊!雨後似乎讓人也換了一個心情,我想是下太久的雨了。

麻雀又在電線桿上、街上活蹦亂跳的,群鳥又回到山麓前展翅翱翔,我的馬拉巴栗與小金桔應該也很渴望曬曬陽光吧!

豔陽天應該很快會出現了吧,一切又會恢復夏日如常的步調!

 

~~~ 雨終於停了吧  yingju-Lu

 

 

 
 

用學業、證件來證明專業的程度似乎已經成為現代人普遍的共識,學位似乎也代表一個人在社會地位上的價值,還沒出國唸書以前,我深覺得自己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尤其自己的父親又是老師,特別注重教育。求學時期雖然我的課業表現並不突出,但身在升學班「課業」自然而然便成為學生時代的唯一生活目標。年少時不太能有時間看電視,唸書的時間被規定得死死的,最大的享樂就是下午時段播放的卡通時間,還有週末假日的武俠片。網路、媒體資訊並不發達的那個年代,當學生的日子非常的單純,媽媽說「唸書才有出頭天的機會」。

10幾20年來資訊傳播媒體進步的速度之快,讓社會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動,更覺得自己這些年來是用時間、生命在追趕著偌大漂浮在空中的資訊,有時那種感覺像無重量的,東西看似在你的眼前,卻怎麼接也接不好;有時那種感覺又像在運動場上進行的一場充滿刺激的比賽,我必須移動位置,但漏接的球或根本沒看見的球卻又是那麼多。一路下來這種感覺讓我真的覺得很矛盾,這是生活必須的經驗嗎?我想很多人會說「不須要」,是的!但很多人還是這樣生活。

這一路求知的路程不知不覺也已經來到人生的另一個關卡,人生中過去那個某個時候所面臨的挫折感或無力感,也隨著時間而過去,雖然我們一直有新的問題必須面對,就這樣,生命的路程訓練我們成為現在的自己。

我們都已經年長,也逐漸淡忘自己1920歲時那年輕、青澀的模樣,與當時對人生的夢想,年輕的臉逐漸在衰退,某天回頭看過去20歲時的自己,還真是會嚇一大跳,那種震撼也許已不再是單純的清純或羞澀可以形容的吧!

我學到了什麼呢?在人生的這條路。

現在的我和當時年少的我,所散發出來的感覺是不是仍然一樣?還是在我的身上,正散發著一種在我年少時不曾想過的模樣?

現在年輕的你總有一天也會變老,你願意看見未來的你是怎樣的你呢?

 

我們總是往前看,以為前面的道路上有滿座的金礦、、、。

 

我偶而會想起那天在超市偶遇的老同學,也回想起她所說的話。她說其實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出國唸書,雖然這是一句非常簡單又普通的話,卻讓我思量頗久。其實像她這樣優秀的學生,以前在班上大有人在,在我的眼裡他們都是非常優秀的菁英,可是她的話卻讓我感到非常震驚,難道過去的她從沒有那種欲望,想到國外看看不同的世界嗎?我思考良久,才發現成長的環境背景、個性也許正是每個人生命發展最大的不同點所在,我們很難抗拒這樣的宿命。她反問我呢?也許當時我也以為,當我選擇出國唸書這條路時,我前面的道路也有一座滿滿的金礦吧!

 

學歷讓很多人嚮往,唸完大學很多人都很想繼續深造或唸研究所,或出國唸書,我很少聽到有人最大的願望是唸完書當個家庭主婦。不過出國多年後,我輾轉從朋友那得知,我的一位大學同學人生最大的願望還真的就是嫁人,擁有美好的家庭,果然大學畢業後不久她就遠嫁異國了,但畢竟在我所認識的人中,選擇很快進入婚姻的人並不多,似乎不是忙著課業就是事業。

 

去德以後,很慶幸地我在考試上算一路順利,不知道為什麼,當時考上藝術系時我很自然地會回想起過去在台灣的日子,在台灣不管是工作或考試,當時我的四周總是會迷漫著一股污煙瘴氣,而如今我終得以脫離那種不愉快的感覺,其實當下我真覺得自己很幸運!我以為我似乎已經脫胎換骨,正呼吸著自由且不一樣的空氣,的確是的!對我個人而言的確是這樣。但很遺憾的,是這個世界並沒有因為我的自我感覺良好而一樣美麗。留學那些年的生活,讓我見識到人性的種種,對某些人的行為也甚感驚訝,而這,人性,沒有因為異域而有所不同。

當人擁有目標時,有某部分人其貪婪的人性底層便會曝露出來,有時甚至會採取不擇手段的方式來達到目的,不管這目標是什麼,學歷、工作、虛榮、或得到某人的寵愛。

我在德國時也遇到幾次不舒服的人事經驗,德國人或說外國人時常搞不清楚我們亞洲人,不懂我們來自不同地方的差別,好像黃種人就什麼都一樣。有人把那一套批鬥、暗箭傷人都帶到學校與教會,目的就是為了要掌權或展現自我,這些人有人和我一樣在海外求學,他們一樣能拿到學位,也許以後也能在某個單位當個上司,或當上講師、教授,但你知道有多少個他們是如何踩死別人、耍心機,一步一步登上他們想要的目的嗎?想想你的人生也一定看過或經歷過和我一樣的例子,只是同樣的性質也許出現在不同的位置,比如職場,如此而已。

其實這些年來我領悟到,人的過度虛偽撐到飽和的狀態,就會變成一種變態。留德期間我也算真正發現,某些人的素質和人品往往沒有辦法和他們的高學歷連在一起,甚至我們都聽聞有不少人在國內的學歷都是假的,但誰?德國人知道這些事呢?!別說我在德國的事了,這陣子台灣的社會新聞不是也有很多令人髮指的事嗎?擁有高學歷的醫師、法官,他們做了什麼事呢?我想在這個世界上很少有公平的事,而長大後的這一些經驗也都不是我小時候可以預知得到的,儘管我們仍然渴望著良善的社會,無可否認的人越年長感慨的事似乎也越多吧!

 

社會就抽象而言,就是人性所堆疊出來的一個生活空間。當你仔細看時,你會發現很多活躍在抬面上的人,他們對生活的解釋自有一套規則,也許他們比較「成熟」,也許他們很勇於在現實生活中展現自我,也許他們對社會真的有一種使命感或夢想,總之不管好或不好,他們能以他們的生活觀念或方式影響很多人。

但,我們必須向這些規則學習嗎?或說那是人生學習的模範嗎?

 

若你現在問我關於高學歷的看法,我想我的思考絕對不會再像從前一樣的天真,也許是因為有不好的例子讓我反思這個問題,但我寧願這樣反思也不願意陷入高學歷的迷思。

 

~~~ 感觸  yingju-Lu
 
 
 

雨中的夜晚世界變得好安靜,似乎規律中的雨聲卻能聽聞那飄落又充滿速度感的風聲,彷彿風與雨正在大地的蒼茫裡殷勤地為這個繁雜的世界洗滌白日凡俗的塵埃,靜穆緩緩悠唱一曲沉默的大地之歌。

吹著輕風的夜,涼了濕氣,這樣的雨中靜夜反而讓我無法入睡。

 

深夜已過12點,我仍坐在書桌前,沒有絲毫的睡意。偶而靈感一來感動得不得不把方才靈光乍現的字句逐字記錄下來,望著窗外漆黑的景,深深的感悟世界原是如此安詳與靜謐!思緒不由自主地胡亂飛奔,一會兒想到白日時讀到的令人感慨的文章,接著人生的日記、生活的手札慢慢的跳出來,我一頁一頁的翻、、、。

 

~相片~

那年在翠峰行過山林

清晨的一束光從岩壁細縫中灑落下來

同學中有人問是否有誰願意前去拍照

很奇怪大夥靜默無聲

於是我趕緊跳了出來很不好意思地走到陽光下

那舉動可能嚇到班上同學了

因為我總是很安靜沒有什麼驚人之舉

但實在太喜歡那時的美景了

讓我也有瘋狂的時候

~ Lu憶在翠峰

 

 

想起一年在桃園住宿時,一次深更夜半在住宅外空地上的一處池潭傳來響徹雲霄的蟲唧蛙鳴聲,幾乎一夜沒睡的我們在宛如天籟般美妙的和聲裡聊著心情,那真是一次讓我印象特別深刻與憾動的夜晚,原來大地的夜曲是如此的清遠,沒有任何的負擔,頃刻間可以把人放置在高高的天堂裡,而我在很遠很遠、離地很遠的地方、、、。

是啊!大學時一年班上同學相約到深山,當年我們在翠峰的山上過夜,躺在高山上看廣袤的星空,天際突然劃過流星,好幾顆,大夥喊著趕快許願,接著短暫的幾秒鐘鴉雀無聲、、、。那一晚繁星熠熠的夜空,閃著我們的願望與夢想,大地像一大片大螢幕般地包圍著我們,在漆黑的高山頂空,不甘寂寞的我們像玩偶般出現在黑色背景的舞台中,輪番說著故事,許是夜晚,或是酒精發酵,大夥聊到心坎裡去、、、,那個夜晚留給我的是讓我體驗到與大自然之間是可以如此的交心!

轉眼,這都已經是很久以前的往事。

 

在這樣下著雨的夜晚品嚐一杯咖啡似乎也別有一番情境,咖啡因、茶似乎都影響不了我的睡眠。

我聽著我深愛的曲子,那麼自然地尋回了一些失落的記憶,而旋轉在記憶音樂盒裡的種種曲調,不管是憂傷、歡樂、過往或夢想,,,通通不經意地浮略出來。但,啊!像這樣的夜,能讓人再有心思做些什麼呢?

 

~~~ 2010-07-27 秘密花園  yingju-Lu  

 

 

~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

 

 

 

 

 

 

Nr. 41 – Vase mit Dekor (有裝飾的花瓶) / (H)19.3㎝   寬(B):約16 /

電窯(Elektroofenbrand) / 2007 / Steinzeugmasse

— 創作 yingju-Lu

 

整理陶瓷的過程,又讓我得到一件「殘缺的古董」!而這,是我2007年最後一批作品中的一件。

學陶那些年間真是苦澀甘甜的滋味點滴在心頭,為了課程、為了畢業考,創作陶瓷的過程不免都有些主題上的局限,雖然大部分時間我都很樂於沉浸在自己創作的世界裡,但也許是因為壓力,多多少少影響了創作的一些自由度與活放的感覺。直到畢業考通過了,我開始展開嶄新的一系列創作,那時我心底默想著,應該要脫離一下「可愛」的Lu,於是我開始挑戰稍為大一點的作品,而高、直的造型也成為我的首選,藉以區別過去班上同學時常說的「東方圓」與「發瘋的茶壺」的Lu

我的陶瓷作品給同學們的印象太深了,灰燼(Asche)釉料、圓形、東方色彩,好像都是同學們常掛在嘴邊說的話。也就是因為這樣,在能盡情創作的情況下,我終於決定嘗試新的釉料與造型。

Nr. 42 – Hohe Montierte Vase (花瓶) / (H)24㎝   徑口直徑(D)4.4 /

電窯(Elektroofenbrand) / 2007 / Steinzeugmasse

— 創作 yingju-Lu

 

這一系列作品並不多,我花了不少心思在造型上,雖然我仍然選擇一個主題方向「花瓶」,作為創作的思考方向,但這一系列的作品如今看來,是成熟的,可能也可說是我創作時期的巔峰吧!

 

Nr. 42 – Hohe Montierte Vase (花瓶) / (H)24㎝   徑口直徑(D)4.4 /

電窯(Elektroofenbrand) / 2007 / Steinzeugmasse

— 創作 yingju-Lu

 

過去這2星期重看自己的作品,很多心情都回來了!而這些能運回來的作品已不是很多,那時也沒做什麼太詳盡的記錄,送人的送人、丟掉的丟掉,可能還有不少淪為跳蚤市場呢!總是,我覺得該把剩下的稍為整理一下。

這陣子忙得眼睛都快「脫窗」了,也腰酸背痛的,直到現在頸部都還沒有完全恢復正常,幸運的是雖然不好睡,作夢還會笑,太不可思議了!不過重點加糟糕的一點就是整理過程中不小心將兩件陶瓷碰觸在一起,雖然只是輕輕一碰,其中一件作品中較脆弱的部份,就這樣在我的面前脫落,是花瓶的耳。唉!真是傷心!這一系列作品本來就不多,偏偏就碰壞其中的一個。看來這「殘缺的古董Nr.42」只好自己繼續保存欣賞了,也捨不得丟呢!

 

殘缺的古董編號42 ~~~ yingju-Lu

 

菜園裡的南瓜(台灣俗稱金瓜) ^_^
 

下午窗外的風是雨後的清涼,可惜今日的風吹不進來,室內一如夏日慣有的悶熱。

星期六早上去了一趟菜園,我算算大概有2個禮拜多,或更長的時間沒來菜園了吧!自從不久前被熱到後,視夏日的豔陽為惡毒,加上夏日的菜園少了葉片蔬菜,便提不起勁往菜園跑,雖然明知燦陽下的花草世界一定很美,但豔陽高照,避之唯恐不及!

平常從廚房堆放的食材,便可以知道最近的菜園又有哪些豐收。火龍果、長豆、茄子、空心菜、絲瓜、、這些都不稀奇了,一天我看到了南瓜(台灣俗稱金瓜)。南瓜唷!我趕緊問母親「這是我們家種的嗎?」媽媽說:「對啊!要不是我去菜園巡邏,妳老爸都沒看到啦!」呵!真是開心!我們家種的耶!今年的南瓜終於長出來了!

 

中間長得很高的是秋葵

 

星期六我就是衝著南瓜到菜園的。

天氣實在是非常的濕熱,才在戶外沒幾分鐘就已經滿頭大汗,當天還是陰天,沒看見太陽呢!7月以來,老是下午後雷陣雨,我們的菜園又陷入一片水鄉澤國中,我怎麼覺得最近老是在走泥濘的路啊!靠近池潭一帶還得小心翼翼的地站穩在石磚上,否則跌下去,不會游泳的我大概會一命嗚呼哀哉吧!所踏之地也實在是太有限了,另一側菜園只能用遠眺的,雜草叢生就是了。

 

我母親說夏日種蔬菜都必須灑很多農藥,因為蟲很多,又因為不想灑農藥,所以夏天一到菜園就休耕,像現有的秋葵、空心菜、蕃薯葉、、、蟲蟲不愛吃,所以目前就只有這幾樣蔬菜。說到秋葵,「矗立」在菜園前半側正中央的這株小莖幹未免也長得太高了吧!就一株莖幹喔,我數一數大概生了1718條秋葵,有的小苞還沒長起來呢!印象中我家以前種的秋葵都沒有在同一株莖幹上長這麼多呢!還有啊,我們家今年的火龍果真的長好多好多!

 

黃色酢醬草-幸運草花

 

今年的絲瓜長得真瘦小,還好幾天前有3條長得比較像樣的絲瓜收成了,不然今年的絲瓜種植只能說徹底失敗。悶熱的天倒是開了不少小野花,也看見唯一一隻小瓢蟲,牠真的好小喔,應該剛出生沒多久吧!還有一隻非常漂亮的鳳蝶在菜園裡翩然起舞,令人驚豔的是牠的翅膀閃著藍紫色的光喔!太美麗了,可惜沒能拍下來。蜜蜂倒是很殷勤地認真採蜜著,好憨直呀!

 

 

葉片被蟲啃蝕而過的痕跡有一種自然、隨性、不經意的圖騰美感,特別能吸引我注意,我也特地觀察了幸運草(酢醬草),不過只發現黃色的小花。糾結在長豆藤架上的倒是另一種令我感到厭惡的東西,遠看一坨一坨的黑,近看才發現聚集的是昆蟲。他們並不討我喜歡,沒辦法,我可能就是外貌協會一族的吧!失禮了咖啡黑的昆蟲們。^^”

 

~~~ 菜園筆記 yingju-Lu

 

(相關相片請見相簿2010-07-25菜園筆記)

 

 

 

以下為轉載圖文摘錄自大紀元
 

(一)在安地斯走動的黃金 - 羊駝

作者﹕文/王知涵

 

圖/維基百科

 

南美洲安地斯山脈(Andes)有一種獨特物種「羊駝」(Alpaca),當地居民賴以維生。羊駝有多種用途,並且經濟價值高,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在印加文化時期,羊駝已經被人馴養,易於與人相處。目前全世界羊駝高達三百萬隻,八成以上聚居安地斯山脈,少數出口到美國、澳洲和紐西蘭,在海外繁殖多年來,現在南美境外也有數萬隻。

羊駝有美麗的大眼睛,外表覆蓋色澤柔和軟毛,有如大型絨毛玩偶。對於不熟的陌生人靠近,羊駝可能會突然吐一坨口水攻擊,小心不要中彈。羊駝是高度群居動物,以打鬥方式取得地位,包括互吐口水、用胸部推撞、互踢等等,一個小小爭鬥就會改變在族群中地位。平時牠們慣用互哼作為溝通,當牠們在求偶或發現危險時,會發出較大聲響吸引雌性或者提醒同伴。

 

圖/維基百科(Johann Dréo from Château-Thierry, France

 

大部份羊駝放牧在安地斯山脈,集中秘魯、智利和玻利維亞,秘魯數量最多。早期有一些出口到其他國家,但如今秘魯已制訂法律嚴格禁止出口,智利和玻利維亞尚未採取法律措施。不過,輸出到美、澳、紐的羊駝,雖屬少數,但先進國家投入研究改良,出產的羊駝毛品質比起原產地南美洲有過之而無不及。


說羊駝是安地斯寶藏一點不為過。羊駝在當地有殊多用途:食物、燃料、運輸和羊毛出產,南美洲至少有十二萬戶家庭生活仰仗牠。

羊駝出產的羊毛,在紡織品市場十分走俏。羊駝毛質地輕、保暖及柔軟、觸感佳,屬上等貨。一隻羊駝一年大約有三公斤羊毛,自然毛色有二十二種,可以和一般羊毛、棉、絲混紡,製成針織或平織織品,包括毛衣、毛帽、披肩、圍巾、小地毯。羊駝羊毛不僅質料好,並且年出產量多,以秘魯來說,在秘魯每年出產約六萬五千噸,銷售給紡織品製造國,例如中國、義大利,為秘魯帶來巨額財富。

 

圖/維基百科(Patrick Furlong from Santiago, Chile

 

炎炎赤日之下, 一群羊駝悠閒漫步,陽光照耀羊駝光彩熠熠,有如安地斯山上走動的黃金,一樣鮮豔奪目。

 

(二)北極熊母子情深 雪白世界大玩愛的抱抱

北極小熊依偎著母親的神情可愛極了。《每日郵報》網站擷圖

 

【大紀元321報導】(中央社台北19日電)當你出生後的三個月要在洞穴裡與母親依偎,北極看來是個寒冷且令人怯步的地方。因此,一個讓人安心的擁抱絕對有用。

英國「每日郵報」網路版(Mail Online)今天報導,40歲的美國環境學家卡茲洛斯基(Steven Kazlowski)在阿拉斯加海岸拍下母北極熊與小熊的珍貴照片。母熊在雪洞中陪伴小熊約3週,讓牠適應這個世界,接著再把牠從洞裡帶到海冰上,學習獵捕海豹。

剛離開洞穴的小熊顯然不太適應外面雪白一片的世界,緊緊依偎在母熊身邊,閉上眼睛可愛的模樣讓人憐惜。

接著母熊領著小熊,臥坐在洞穴外,母熊的身體圍著小熊,一起望向遠方,彷彿是在給小熊上人生的第一課,領略這個世界的美妙。

待小熊熟悉外面的世界後,開始活蹦亂跳的跟母熊玩了起來,牠頑皮的抓抓母熊的臉,似乎在耳邊輕輕說著:「媽媽,春天來了!」

母熊寵溺地看著小熊,用鼻子搔搔小熊的脖子,母子情深的畫面,成了這雪白世界裡最溫暖的一刻。

然而今年在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上發表演說的卡茲洛斯基表示,由於全球暖化,他認為這樣的景象很快就會走入歷史,以後只能在書裡看見。(譯者:中央社李致嫻)

 

小熊與母親開心玩樂,但是他們的生存環境卻令人十分憂慮。《每日郵報》網站擷圖

 

小熊與母親開心玩樂,但是他們的生存環境卻令人十分憂慮。《每日郵報》網站擷圖

 

母子倆對著鏡頭擺出「官方」照的架勢。《每日郵報》網站擷圖

 

 

 

 

以下為轉載圖文摘錄自大紀元
~澳大利亞深海的奇異生物~

【大紀元716訊】715,澳大利亞昆士蘭州腦研究所公佈了,用高科技攝影器材在北部凱恩斯附近珊瑚海的1,000水下,科學家們拍攝到了一些驚人的深海生物照片。

領導研究的海洋生物學家賈斯丁‧馬歇爾表示在這次研究中,發現了包括史前六鰓鯊和一些甲殼類生物在內的許多物種,同時也發現了一些生活在大堡礁的未知生物照片。

 

這隻顏色鮮紅的水母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深海中。這張照片入選了「澳大利亞深海」活動,該活動旨在探尋海底1001,000深處的生物。(AFP

 

這不是太空中的外星人飛船,而是漂浮在深海裡的一隻粉紅色水母。成年水母的體型酷似鈴鐺,水母的身體內部被一種類似果凍狀物質包裹。它的觸鬚從體內伸出,每根觸鬚上都帶有可以傷害甚至殺害其它動物的毒刺。水母大都用這些刺來捕食或自衛。(AFP

 

大堡礁凱恩斯海域生活在1,000深海底的琵琶魚(AFP

 

「請注視我的眼睛、深深地注視我又大又黑的眼睛……」,這種片腳甲殼類海洋生物有著驚人的外貌,它的發現體現了澳大利亞深海動物的多樣性。(AFP

 

斧魚的名字源於它那酷似斧頭的嘴唇。它的一對大眼睛可以在光線昏暗的水下同時瞄準近處和遠處的獵物。此外,斧魚的目光可以觀察到在它頭部上方移動的物體,這讓它可以防禦來自頭上方的敵人。(AFP

 

715,澳大利亞昆士蘭州腦研究所公佈了,用高科技攝影器材在北部凱恩斯附近珊瑚海的1,000水下,拍攝到的深海琵琶魚。(AFP

 

這隻顏色鮮紅的水母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深海中。這張照片入選了「澳大利亞深海」活動,該活動旨在探尋海底1001,000深處的生物。(AFP

 

這條深海蝰魚露出了鋒利的牙齒,它正在海中尋找食物。(AFP

 

 

 

漫遊者-Lu

漫遊天地~閱讀連結

網誌月曆

七月 2010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