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轉載圖文摘錄自大紀元

(一)沉沒千年 埃及艷后宮殿遺址驚現海底

圖為起重機拉起一個九噸重的巨大花崗岩塊,是沉沒海底逾千年的伊西斯神廟石柱的一部份。(AFP

 

【大紀元61訊】(大紀元綜合報導)據美國波士頓新聞網報導,由法國海底考古學家弗蘭克‧戈迪奧(Franck Goddio)為首的一個考古學家小組在亞歷山大港海域進行挖掘時,發現了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Cleopatra——埃及艷后)統治時期氣勢恢宏的宮殿和神廟等遺址,以及大批令人驚嘆的文物。

這些神廟與宮殿是1600多年以前,發生地震和海嘯時沉入海底的,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海底考古遺址之一。考古學家小組在此遺址尋找公元前30年成為羅馬帝國附屬國之前,古埃及最後的托勒密王朝的財富。

據報導,考古學家小組使用先進技術勘測沉沒在亞歷山大港海底的亞歷山大大帝宮殿,證實了2000多年前希臘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對這座城市描述的準確性。他們在挖掘中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石頭雕像,被認為是克利奧帕特拉七世的兒子小凱撒的雕像。此外,還發現了兩座獅身人面像,其中一座可能代表克利奧帕特拉七世的父親、托勒密十二世(Ptolemy XII)。一塊巨大的石灰岩上雕刻著法老的臉孔,其下方的題詞表明為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的父親塞提一世(Seti I)。

亞歷山大大帝的皇家住所(幾座港口、一個海岬和幾座佈滿廟宇、宮殿和軍事哨站的島嶼)在4世紀和8世紀的幾次災難性地震後沉入海底。

戈迪奧表示,他花了20年時間尋找海底沉船與淪陷城市,這處遺址是他發現的最獨特的地方。至今,許多古埃及考古遺址都被人類破壞了,但這處考古遺址是保存最完好的。

戈迪奧的考古學家小組於1996年在亞歷山大港的海域中發現了這個遺址,找到了很多珍貴文物,從硬幣和日常用品到埃及統治者的巨型花崗岩雕像以及用於供奉神靈的廟宇。在發現的建築物中有許多寶物由於周圍的沉積物保護,使它們未受海水的侵蝕依然完好無損。

潛水人員還拍下一段已清除沉積物的海床,以及安蒂霍多斯島上克利奧帕特拉宮殿附近的伊希斯神廟遺址。此外,研究人員還展示了一些新的小發現:一些進口陶器和當地的仿品、一個法老雕像、青銅器皿、略比手指甲大的護身符和窮人投入水中或埋入土裡以示對神靈崇敬之意的小型鉛製器皿。

據悉,亞歷山大東港在八世紀因一場災難性地震後被遺棄,自那時起它從未被開發過,成為一個開放的海灣——20世紀的兩道防波堤之外,現代港口建築均建在西港。因此,東港海底的一些遺物未遭破壞,戈迪奧讓它變成了一個考古開放領域。

這些在埃及女王古遺址發現的文物,將以「克利奧帕特拉:尋找最後一位埃及女王」為題目,從65到明年12在美國費城富蘭克林研究所展出。該展覽也將相繼在北美其它城市巡迴展出。


http://www.youmaker.com/
Cleopatra——
埃及艷后

註:克利奧帕特拉七世是歷代上最具魅力的女性之一,她擁有極度的智慧和美貌,並把這兩者用於埃及長遠的政治目標。具有希臘傳統和文化的克利奧帕特拉,是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後托勒密王朝冊封的君主之一。她的父親托勒密十二世,指定他的長子托勒密和她共同執政,統治埃及。公元前51年克利奧帕特拉登上王位。3年以後,年輕的托勒密支持者將克利奧帕特拉驅逐流放。

欣賞影片請訪問:
美國國家地理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events/cleopatra/underwater-world/
弗蘭克‧戈迪奧 http://www.franckgoddio.org/


2010-06-01 21:14:07

 

(二)埃及發現57座具宗教色彩木乃伊古墓

木乃伊的製造方法一直具有著謎樣的色彩。(AFP/Getty Images)

 

【大紀元529訊】(大紀元記者郭靖康編譯報導)埃及古物最高委員會表示,埃及近日挖掘出57座古埃及墓穴,內部大都是有著華麗彩繪的木質棺材,內含一具木乃伊,最古老的可追溯至西元前2750年。這批古墓的出土對幫助人們了解古埃及人宗教信仰提供新的曙光。

墓地發現於開羅以南70英里100公里)處法尤姆省的拉霍恩地區(Lahoun),它們分別隸屬於不同歷史時期。

最老的古墓為第一和第二王朝時期,當中12座是埃及第18王朝,該王朝是古埃及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於西元前二千年統治著埃及。

屬於第18王朝的木乃伊身上都裹著亞麻布,上面以摘錄自「亡靈書」中的宗教經文和古埃及諸神的繪畫為裝飾。

根據文獻記載,古埃及人深信人死後還有來生,認為完整的屍體是靈魂在來世棲息的必要場所。因此,他們對死後保存屍體和對生前保持良好健康同等重視;製作木乃伊於是成了古埃及特有的傳統。這群考古專家的隊長埃迪(Abdel Rahman El-Aydi)表示,古埃及人還相信,這些宗教經文可幫助死者穿越陰間世界,順利投胎轉世。

在最老的墓穴中,有一個古墓幾乎是完整無缺,所有的殯葬設備、木質棺材及用亞麻布包裹的木乃伊都仍然完好地保存著。

另外31座在西元前20301840年左右,這些古墓出現古埃及不同神祇的彩繪,諸如鷹頭人身的荷魯斯、哈托爾女神(Hathor)、羊頭人身的坎哈姆神及阿蒙神。

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在「世界文明瑰寶」展覽單元描繪道,西元前三千年,孕育於尼羅河邊的埃及文明,被稱為「尼羅河的贈禮」,隨著尼羅河每年周而復始氾濫的自然變化與人民定期遷移的結果,造就出古埃及人再生復活與生命永恆的信念。木乃伊的製作、亡者之書的撰寫、彩繪圖案的幻化、多神崇拜的信仰、象形文字的書體與塑像雕刻的古拙形象,皆訴說著古代埃及人物質與精神世界的融合、今生與來世的延續思維。


2010-05-30 07:57:47